2023 年2月2日,山大生殖团队与复旦大学团队在《自然·医学》(Nature Medicine)杂志刊出长文“Landscape of Pathogenic Mutations in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”后,2月15日《自然·医学》 “研究简报”(Nature Medicine Research Briefing)邀请通讯作者陈子江院士与金力院士撰写了题为“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DNA variants in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”的短篇论述。

在该论述中,研究者针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(POI)遗传学病因研究新发现展开深入讨论:“基于大规模POI队列的全外显子组测序(WES),将基因突变在特发性POI中的病因贡献度从15%提升至23.5%,为临床开展常规POI遗传学筛查和病因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。由于早绝经和POI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,该研究发现亦有助于揭示女性生理性生殖衰老的遗传调控机制”。尽管本研究显著提升了POI的病因解释率,但研究者认为:“由于WES存在无法识别非编码区变异、基因拷贝数变异及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技术局限性,且ACMG标准相对严苛,导致大量有潜在致病意义的错义变异被排除,因此,遗传缺陷在POI病因中的贡献度仍然被低估。POI的遗传学病因仍有待于借助更大规模的多中心POI队列、全基因组测序、以及模式动物等手段进行深入挖掘”。
应杂志要求,陈子江院士回顾了带领团队开展POI研究的心路历程。由于POI存在高度的临床表型和病因异质性,为了系统探索POI的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,团队从2006年开始筹建标准化的POI生物样本库,目前样本规模已达2000余例,为系列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病例来源。
杂志邀请了美国科学院院士Martin M. Matzuk教授撰写述评,他认为 “该研究对POI致病基因及其致病机制的详实分析令人印象深刻,对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” 。Nature Medicine编辑团队评价 “该研究通过大规模的POI基因组分析,拓展了对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认识,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契机” 。
论文链接: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DNA variants in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| Nature Medicine